西北矿冶研究院(2023)
日期:2025-02-26

西北矿冶研究院

2022年以来,西北矿冶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矿冶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激发一线人员积极性,着重发挥创新团队作用,以重点研发项目为依托,制定一基地四中心发展方向,在设计咨询、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三大主营业务持续发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生产经营情况

面对全国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有色金属市场剧烈波动,经营态势实现稳中有进,紧盯采、选、冶行业关键技术和重点指标,服务西北地区主要市场,在支撑白银集团国内和海外项目,提升融合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突出作用。

(一)科技研发板块

联合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有研科技集团等高校、研究院所开展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围绕白银矿田深部找矿、西成矿带矿体详查、采矿工艺、充填工艺、空区探测、选矿工艺指标提升、固废综合回收、三废治理及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项目210余项。

(二)设计咨询板块

与中国瑞林、中国恩菲等国内顶尖设计院所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开展集团公司厂矿企业环保、安全整治、技术改造EPC总包和设计项目。以环评业务连接上下游相关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业务范围大幅度拓展,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工业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岩矿检测、环境检测等方面,拓展了新的业务范围。全年签订各类技术服务合同260余项。

(三)成果转化板块

针对不同地区矿脉矿石特点,深化了选矿药剂研发与推广应用,针对四川会理地区复杂难选多金属矿山提供特种药剂,实现西北地区多个矿山一矿一药产业化应用,业务版图向锂、铁等矿山拓展;通过耐磨涂料技术优化,解决了传统耐磨涂料容易脱落的问题。全年签订销售合同90余项。

2022年全年实现综合经营收入16803万元,与2021年的15498万元相比增长8.4%,稳增长方面保持较好水平,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突破、稳中更优的发展态势。

二、体制机制改革

2022年以来,西北矿冶院全面拉开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进三轮深层次改革。首先,出台《增量效益激励与考核办法》,增量业务利润按照532比例进行兑现和考核,即50%以上增量利润作为市场开拓及其技术团队的激励,充分激发各生产经营单位开拓市场的热情,鼓励在保证原有收入的基础上,开拓外部市场,一线科室及项目团队利润收入分配比例大幅提高,实现生产经营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经营效果明显提升。在增量办法的基础上,修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根据绩效管理需要和实际,优化和规范年终绩效分配制度,多劳多得,使收入分配向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倾斜,使财富真正向创造者流动,使科研人员不断打破机制限制,突破收入天花板,考核导向作用愈加凸显。修改《薪酬制度管理办法》,改革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聘用方式,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开拓进取,打破重资历、轻业绩的定岗模式,使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实现业绩与薪酬的正向匹配,真正达到奖勤罚懒、双向激励的目标导向。

三、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行引人、用人机制,在薪酬分配上,增加骨干和中坚力量的激励力度,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制度,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劳模工作室、首席专家工作室等创新工作室和20个创新平台的突出作用,破除人才发展约束,构建用才大格局、大平台,使各类人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截止目前,矿冶院共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巾帼标兵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领军人才3人、陇原青年英才1人、陇原青年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发明人奖2人,白银市行业首席专家3人,白银市科技创新带头人5人,白银市铜城青年英才”30余人,38人入选白银集团内训师、考评员。

2022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果,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奋勇争先,积极提升。相比上年度:人才总量持续增加,工程技术人才所占比例由67.5%提高到74.4%;采、选、冶、地质等主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由19.8%提高到24.7%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10.8%提高到14.3%;全日制本科学历所占比例由38.7%提高到51.6%,人才质量得到提升;人才结构逐步优化,根据白银集团产能发展规模和矿冶院改革需求,组建院士专家工作技术团队,引进院士1名,建立院士工作站;紧缺注册类人员由原来的引进模式变为引进+自主培养模式,截止目前自主培养人数为36人;正高级工程师培养到9人;高级工程师由85人增加到95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比例由49.2%提高到56.5%

四、重点研发项目

稀散金属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2022年建成甘肃省首条1.5/年战略新兴材料高纯铼材料生产线,填补甘肃省高纯铼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空白,实现洗涤污酸中有价金属元素的进一步吃干榨净,延伸产业链条。自主研发从碲铜渣提取高纯碲生产线年底可实现试车投产,每年生产高品质碲锭50吨,广泛应用于国防、新能源领域,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开展海外项目-首信秘鲁选铁尾渣中铜铅锌低碳高值分选集成技术研究项目二期工程相关设计工作,为首信秘铁设计680万吨/年的二期工程已达产达标,并配套供应浮选特种药剂。

赴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有研科技集团等单位考察交流,将在铜冶炼渣选矿技术指标提升项目基于价态调控的铜电解液自净化研究“5N高纯硒制备技术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铜粉制备技术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制备工艺研究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工艺技术研究等多个方向进行深入合作交流。

五、科技成果奖励

我院继2021年度铜铅锌冶炼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2022年度由矿冶院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152m3超大面积流态化锌焙烧炉及其配套系统产业化项目再次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另有获得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开创了甘肃省内由同一单位连续两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良好科研局面。2022年全院共承担纵向项目7项,项目均按计划开展。组织申报科技重大专项-工业类1项,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1项,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项,白银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白银集团揭榜挂帅重点项目6项。2022共完成十批专利的申请,申请专利102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实用新型专利46件,创新成果质量和数量持续在全省名列前茅。

六、改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受地域、分配、机制、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引才用才难度较大,各专业领军人才仍然较少。受传统产业、固有科研方向、研发制度、新材料领域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制约,可孵化的重点研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能源项目,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储备数量不足,支持未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足。我院将与有色行业顶尖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争取在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铜粉制备技术“5N高纯硒制备技术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制备工艺研究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工艺技术研究等新能源与、新材料方向形成项目储备。

七、展望

西北矿冶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家综合性有色科研院所,作为白银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五十余年的积累发展,建设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建成了一批专业学科门类齐全的特色研究院所,形成了有色金属采、选、冶独有技术优势,具备加速发展的历史条件,进入了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

新的使命催人奋进、新的任务箭在弦上、新的征程时不我待,矿冶院将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超越常规的力度,改革创新的办法,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定的把握住新时代发展的东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我院的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造西部地区稀散金属综合利用孵化基地,锂电正极材料开发及废旧锂电综合回收研究中心,高纯材料、粉体材料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绿色选矿药剂研发推广中心以及西部地区有色金属设计咨询科研创新管理保姆式服务中心。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奋勇向前,一张蓝图绘到底,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全面激发创新动能和活力,加快推进院所创新转型的步伐,开启西北矿冶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