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引领铝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公司坚持“科技+国际”的战略方向,坚定“科技引领、聚焦有色、发展海外、拓展民用”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开启持续盈利新模式、创新引领新模式、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价值管理提升新模式,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一)科研平台建设
贵阳院依托“3+3+N”技术创新平台,组建研发团队,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把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引领行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由于贵阳院在智能智造和数字化融合发展方面的优势,2月被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首批国家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企业名单,此次评选全国仅有30家企业榜上有名,贵阳院是贵州省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3月,贵阳院成功主办“5G+有色金属智能工厂绿色信息化建设发展论坛”,携手同行推进铝工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贵阳院将通过强化数字化转型,建立专业化队伍,构建企业层面的智能化支撑体系,并与相关企业构建上下游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创新联合体,共同为中国有色工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贡献力量。
8月,贵阳院的“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铝冶炼智能运维技术研发及应用”“基于平衡铝流结构的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阳极组装全流程智能管控及生产线优化集成系统”三项技术成果,经有色协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贵州省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的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与贵阳院合作,研发的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先进传感器开发、云制造协同平台研究等部分成果已落地转化,预计每年可带来千万元级合同收入。
(二)主要技术创新
贵阳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工艺包,统筹内部资源,按EPC总承包的方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研究电解槽节能降耗及氧化铝生产线大型化技术,推进铝工业朝着更加节能、更加稳定、更加智能方向发展。
1、高效节能方面。拥有氧化铝Φ18m大型分解槽技术、两段分解砂状氧化铝技术、大型电解槽高效节能成套技术、多参数平衡控制技术、高效节能罐式煅烧炉技术、焙烧燃控装置及控制技术等。
2、短流程、资源化利用方面。如粉煤灰制取氧化铝技术、铝硅合金电解技术、高硫铝土矿脱硫技术。
3、装备升级方面。主要有智能打壳下料技术、电解质及原铝全自动制样及检测技术、阳极导杆组自动焊接技术、炭块智能仓储系统技术。
4、负极材料方面。拥有专项领先技术如生焦立体储存技术、新型节能石墨化工艺技术及装备、连续石墨化工艺技术及装备。
5、环境保护方面。在存量市场的节能、环保方面,大力推广赤泥干法堆存技术、铝电解槽(窑炉)PM2.5控制技术、沥青烟气源头净化技术、残极烟气收集技术。
6、“5G+BIM+智慧工厂+双碳”。公司设计的云南神火90万吨绿色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多个科研项目如《阳极炭块仓储与转运无人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绿色智能碳电极清理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获202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铝电解高效减排及节能低耗净化技术项目》获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多物理场协同优化与智能管控的高效节能铝电解关键技术及装备》获2022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2年,申报专利49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获授权专利23件。编制国家标准4项,其中主编2项、参编2项,编制团体标准4项。
二、市场经营逆势上扬
近年来,贵阳院以国际领先的技术占领市场,不断创新确保指标先进,提升市场占有率。
近五年,全国电解铝新建产能1065万吨,贵阳院设计产能565万吨,占比53%,投产产能达到75%。我们设计了铝行业首个“5G+BIM+智慧工厂+双碳”云南神火电解项目,该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为印度设计电解铝产能达280万吨,占其总产能的70%。
近五年,全国氧化铝新建产能2470万吨,贵阳院设计产能1440万吨,占比58%,我们承揽了中国所有沿海临港氧化铝项目。
炭素方面,贵阳院拥有炭素全产业链工程技术相关专利600多项。近两年,锂电池新能源负极材料新建产能260万吨,其中贵阳院参与设计产能135万吨,占比52%。引领负极材料技术发展。
全国海绵钛总产能18.5万吨,其中贵阳院设计参与产能14万吨,占比75%,拥有“海绵钛项目全流程设计唯一一家设计单位”称号。
其他小金属如钽铌、稼(回收)项目也是近些年有意加强开拓的项目领域。
三、价值管理持续提升
一是推进全要素对标。按照“对标一流,创新引领,推进价值创造,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格局”的思路,集思广益“一主一特一拓”业务模式,完成深化改革的前瞻性谋划。
二是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坚决压减无效用工,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用工减员46人,其中劳务派遣3人。
三是全方位推进价值创造。银行授信19亿元,为业务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持续压降融资规模,从2017年的最高16亿元压降至目前的3.49亿元。优化贷款利率、使用供应链金融减少现金流出,利息支出较2021年减少1733万元。
四、未来展望及建议
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天花板已经形成,铝产业向沿海和海外转移趋势明显,国内产能向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人力资源丰富地区转移是大势所趋。铝工业朝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方向转变,行业目标市场将由增量为主转向存量为主,由新建项目转向项目迁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与创新增值服务。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现状以及市场需求也给铝工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和压力:
1、双碳压力:铝工业是完成国家双碳战略的重中之重。
2、环保压力:PFC、氟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仍然巨大。
3、资源压力:原料资源不足、高品质原料逐渐减少。
4、管控及用工压力:管控水平仍然偏低,工人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用工成本高,招工难等。
(二)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实现不断创新技术、寻找突破方向:
1、加强存量企业节能、环保、提效的需求研发。
2、加快短流程、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研发。
3、强化数智化赋能,接续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4、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形成良性循环。
数字化、智能化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加速数智化赋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数智化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发挥我们各方依托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发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行业技术瓶颈,为提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