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2023)
日期:2025-02-26

郑州大学

一、郑州大学情况简介

郑州大学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学校总占地面积6100余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研究生2.6万余人,以及来自96个国家的留学生2700余人。校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拥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冶金工程专业为河南省一流建设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序列。该专业设有“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方向,以先进金属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和耐火材料为专业特色,培养从事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共建有“铝镁资源综合利用及加工”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教育部先进功能材料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选冶与化工”工程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先进镁合金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河南省优秀创新团队等研究平台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为省级特色学科

材料、冶金学科在校生荣获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比赛获特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荣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学生创新大赛200余项;平均有超过5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双一流高校或高水平科研院所研究生。

材料、冶金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定向化、应用研究产业化、技术开发市场化的科技发展战略,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模式;多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或合作协议,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社会介入度和贡献率大大提升。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基和联合等)150余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0余项,百万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获批教育部及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0余项;教师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专利成果转化50余项。

郑州大学于20154月成立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了由冶金材料专家何季麟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建设了国内最好的先进靶材料中试研究、开发和检测平台,专注战略性新兴电子信息产业用高纯金属(合金)(WMoTaTiCu等)和陶瓷靶材(ITOIGZOAZOAlNSiC等)的研究开发。先进靶材料实验室是从事新型粉体制备与功能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研究开发的中试平台,先期主要任务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高纯金属(合金)与氧化物/非氧化物陶瓷靶材料的研究开发,进而拓展3D打印难熔球形粉体与航空航天新材料制备等领域,建立基础研究、中试开发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的研发体系,成为国内领先的靶材料综合研究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关键稀有金属和精细功能材料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形成优势学科方向。实验室本着务实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协同创新,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地方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二、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设情况

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由郑州大学牵头组建、联合三门峡市政府共建,于2022322日正式揭牌运行,是河南省第二批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刘炯天院士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

(一)完善组织构架,建立健全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

按照实验室相关章程,成立了有多名院士参加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成立了矿物分离、绿色冶金、先进靶材料中心、关键金属材料加工、关键金属新材料、关键金属循环利用、资源与材料战略等六所一中心研究机构及党政、财务资产、科研、人事等管理部门。制定了实验室科研、人事等管理制度。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有别于郑州大学二级机构科研范式的运行机制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二)凝练一流课题,科研初见成效,中试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依据关键金属领域学科创新发展目标,确立了复杂资源绿色低碳超常富集、冶金与深度分离纯化、金属(合金)及氧化物靶材料、关键金属新材料、关键金属循环再生利用、资源与新材料战略6大研究方向。

实验室组织完成“高峰”攀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023年,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完成重大专项科学家项目5项,中青年杰出科学家项目5项,中试基地项目7项,优秀青年科学家项目32项的立项及启动工作,承担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重点项目/课题2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10项。

实验室成立“河南关键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及管理平台。获批为河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单位

(三)搭建高层次人才团队,推进与产业企业互联合作

实验室整建制整合了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方向和化工学院冶金方向59名教师及科研人员组建科研基础团队;对接冶金材料领域院士专家,引入领域8位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和10余名专家为科研方向带头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炯天院士为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聘请车小奎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引入高层次人才7人,以任务聘用形式聘请“晶体材料研究团队”共建晶体材料联合研发基地,目前已形成118人的关键金属研究领域高素质科技力量。

围绕实验室科研领域和方向、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由实验室主任何季麟院士带队,组织相关科研团队深入豫光集团、隆华科技集团、开曼铝业、国投金城、朝辉铝业等企业开展调研,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分别与灵宝市政府、南阳东方光微研究院、中国有色集团、平顶山国玺超纯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钜晶源晶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四)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打造超高水平学术盛宴

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与中信重工合作,成功加入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广西华锡集团公司合作共建了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郑州中心;与中色(宁夏)特种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依托郑州大学获批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212月在三门峡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关键金属高层学术论坛,邀请23名院士及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线上线下参会人员达11000余人。将三门峡市确立为关键金属论坛永久会址,论坛活动被纳入中国工程院学部系列学术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