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研究院”)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选冶技术开发以及新型选矿药剂研发、销售。目前,院内设有4个工程中心事业部、2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亚太地区红土镍矿合作组织副理事长单位。
一、2023年科技工作情况
2023年,沈阳研究院总收入1512万元,同比增长21%。在科技创新方面,累计获批各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批复专项经费207万元;新签技术服务合同17项,合同额928.96万元;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专利3项。在此期间,先后通过了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CMA检验检测资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另外,“辽宁省镍资源开发利用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获2022年度考核获评优秀。
深度融入集团公司资源开发主业。按照集团公司在未来产业的工作部署,完成了“深海锰结核中锰镍钴铜有价金属提取”实施方案的编制,重点开展了2套技术方案的设计;配合集团公司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赞铜钴资源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项目的申报;推进集团公司2022年度重大项目“低品位红土镍矿直接还原-磁选-协同浸出新工艺及装备研发”实施,完成了直接还原-磁选中试线的改造,具备了600kg/h的中试试验能力;还完成了大井子矿业X-射线预选工艺现场考察,为该项技术在集团公司的工业化推广提供了依据,切实践行集团公司对沈阳研究院提出的“做专选冶能力”总体发展定位。
技术服务模式实现创新。一是先后制定项目进度奖、岩矿鉴定和药剂推广等激励政策,鼓励外部市场开拓,新签订的17项技术服务合同中有5项来自于集团公司外部,科技人员承揽项目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二是服务海外出资企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联合刚果(金)实验室完成了中色股份高酸耗氧化铜矿项目湿法冶金试验研究;承担的刚波夫矿业、中色镍业、中色华鑫和马本德矿业化验室平稳运营。目前,沈阳研究院现有20名科技人员常年在海外现场提供技术服务,为集团公司海外项目投产达产贡献了力量。
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按照集团公司打造国际领先、绿色环保选矿药剂产业的总体布局,结合沈阳研究院在药剂研发和工程化推广方面的优势,完成了大井子矿业硫精矿降砷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企业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累计推广新型选矿药剂SK-5010共65吨;联合集团内部药剂企业开展了TC-348捕集剂在磷矿加工领域的应用拓展和巯基醋酸钠产品工艺优化工作;另外,研究院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也再次通过了认定,检测范围在传统的矿石产品类、化学物相类基础上拓展至合金类、电池材料等领域。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根据沈阳研究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体系,严格落实“20”字干部标准,规范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继续执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陆续出台了青年创新基金、自选课题、高水平论文激励等管理办法,鼓励青年科技人员主动承揽科技项目。2023年引进科技人才9人;评选出一名主任工程师;入学中南大学工程博士1人。
聚焦合规经营,有效发挥内控执行力。一是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2023年新增制度9项、修订制度4项,主要涉及科研项目过程监督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二是按照内审计划,积极开展科技创新60条落实情况、科研外协大额资金使用、安全环保资金使用等八项专项审计工作。三是设立了首席合规官和业务合规官,增强了企业风险防控意识,提升了合规管理水平。
安全环保基础不断夯实。在安全生产方面,结合现有的红土镍矿RKEF中试线,建立了沈阳研究院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清单;开展了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成特种设备的年检,确保合规运行。在环保管理方面,结合新型选矿药剂的推广需求,开展了新型选矿药剂创新试验室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并获得批复;完成了危险废物转移、年度环境监测等工作。
突出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一是深化政治学习,强化理论武装。2023年公司党总支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公司党总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细,公司党总支制定主题工作方案,确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两个责任”。学习贯彻中纪委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与各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中层干部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党总支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支部书记履行本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直接责任。
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自2021年以来,因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以及贵金属业务和海外实验室的剥离,沈阳研究院在收入规模、人员结构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就研发服务板块来看,还是达到了“十四五”规划的考核目标。对标行业头部院所,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一是在改革推进力度仍有待加强,“三项制度”改革与国内一流院所还有差距,全员绩效考核体系还有待完善,部门考核与员工个人考核存在脱节现象。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整体研发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创新对公司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三是战新和未来产业还缺乏整体的规划,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如何将传统的冶金工艺和合金材料结合起来;如何进一步推进选矿药剂和化工新材料、选矿尾矿和冶炼炉渣与矿物材料的深度融合还有待加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差距较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柔性引进滞后,复合型人才更是捉襟见肘,这也导致了近年来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直接表现为具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多。五是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沈阳研究院在回转窑-电炉冶炼装备水平处于行业前列,但是尚不具备全流程湿法冶金中试试验能力。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沈阳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厘清思路,谋划好后续改革举措。
三、“十五五”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工作展望
“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加发展后劲将成为我们的主旋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中国有色集团作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企业,年产钴金属量近1万吨,在上游资源领域已具备一定话语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指示批示精神,切实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安全,围绕战略矿产资源开发,加快推进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部署,解决在资源综合利用、冶炼技术升级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增加发展后劲方面,伴随着“十五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锂、钴、镍、稀土、铂族金属为代表的稀有金属矿产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加大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及二次资源冶金新工艺开发和新装备研发力度,以成果转化为导向,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火湿法联合及选冶联合等学科交叉,为推动有色行业战略资源开发与储备提供技术保障。
四、对行业科技和协会工作的建议
一是建议鼓励和支持未来产业冶金技术研发,在深海多金属结核有价金属提取及新能源材料制备方面开展专项研究,为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建议开展典型废三元催化剂/电子废弃物协同冶炼提取稀贵金属;湿法炼锌浸出渣合规处置及铟、钴选择性提取;硫化铜钴矿及含钴冶炼渣中钴资源的综合回收,针对上述稀有金属提取过程中的多组元跨介质迁移机制及定向富集机理开展专题研究,切实提升稀有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