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公司
2023年,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营业总收入为8426.10万元,上缴各类税费359万元。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113.95万元,在2023年乌鲁木齐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50强中排名第十。
2023年4月4日,根据自治区编办文件注销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金属研究所事业法人,随之开展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变更名称为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将使公司产权进一步明晰,减轻公司负债,提升研究所运营活力。
创新活力持续提升。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从科研体制创新入手,以激发和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和修订项目管理考核办法,绩效分配持续向科研一线倾斜,科研人员收入有显著提升。
初步建立各部门参与的合规管理员队伍,开展合规管理培训10余次,修订完善研究所制度汇编和岗位职责,新制定人力制度5个、党建制度5个、修订其他各项制度13个。全年召开党委会23次,严格按照党委前置研究清单开展前置研究,对上会议题进行合规化审查,提升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
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6名,其中90%为研究生学历,签订了7份柔性人才引进协议,深化校企合作,与新疆工程学院、新疆师范大学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实训基地。13人进行职称评定,其中通过正高级工程师3人。提任中层干部4名,干部队伍得到了加强。
一、2023年科技工作情况
全年开展各类科研项目78项,其中技术委托服务项目34项,各级纵向项目28项,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2项,自主立项项目4项,技术服务收入累计为1573.15万元,同比增长19.96%。新申请发明专利23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制定有色金属行业标准1项,参与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1项,申报修订了2项行业标准,其中电池级碳酸锂标准获得2023年度行业技术标准一等奖。《一种锰电解阳极泥的处理方法》获得2023年自治区科技技术发明三等奖。《重介质选矿在锂铍选别工艺应用》获集团技术贡献二等奖,《电解锰阳极泥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及产业化》获集团公司技术贡献三等奖。申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实验室《新疆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生产与高值化利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获自治区科技厅批复支持建设;分析检测中心扩项19个类别84个检测项目,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评价中心评审。现有认证项目涵盖新疆有色矿产品所有内容检测,2023年,分析样品检测收入达310万元,创历年新高。
重点项目收获喜人。矿石复分解碳捕集绿色高效提锂技术项目,建成半工业试验线,进行新工艺路线和设备选型验证。根据和田大红柳滩锂铍多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测算,采用新工艺按照现在的售价,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6.7亿元。较传统的硫酸法提锂降低生产成本近50%。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不产出工业废水,没有副产品。冶炼废渣可以作为生产水泥产品的熟料。解决了困扰锂辉石提锂的“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资源高效回收和尾渣合理利用,属于经济技术与环保一体化的自主技术原始创新。
究所承担的8个国家级、20个自治区级重点研发项目顺利推进。《新疆南部重点矿床稀有金属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项目实验已全部完成,研发了2种吸附材料,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铜镍冶炼水淬渣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完成扩大试验,产品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特殊环境下硬岩型锂矿开发与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选矿、冶炼部分推进顺利;《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高砷高锑金矿选矿富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了金回收率大于85%、锑回收率大于72%的试验指标;《锂精矿短流程制备碳酸锂、氢氧化锂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电池级无水氢氧化锂及高品质锂盐产品制备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产品达到相关标准;《特色金属矿资源提取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完成了实验研究,达到了预期实验目标。12个集团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进展有序。《金矿焙烧冶炼渣的综合利用及无害化处理》项目已顺利完成;《能电池材料发展方向研究》储项目,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原材料中最佳的锰锂比,试制出了具有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锰酸锂样品,得到了最佳工艺路线;《盐湖提锂工艺技术研究》项目已完成,并研发出一种铝基锂吸附剂;《熔盐还原金属铍装置研制项目开发出的新装置及工艺》达到预期效果;《锂冶炼渣的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开发出一种利用锂渣制备水处理吸附剂的新技术,为锂冶炼渣的无害化和高值化处置提供了新的途径;《铜镍矿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研究》项目分别针对喀拉通克铜镍矿现场浮选尾矿和尾矿库浮选尾矿,采用重磁浮选矿联合工艺,金铂钯粗选回收率均达50%以上。
二、“十五五”科技工作展望
“十五五”期间,研究所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开展研发,加快推进集团公司铜冶炼渣、金矿冶炼渣、科邦锰业电解浸出渣等大宗固废二次资源的绿色处置和综合回收工艺研究,为集团公司发展绿色矿业技术,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现有研发平台优势,培育建设新疆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新疆战略金属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进一步加快对科技楼实验室、资源综合利用扩大连选实验室和样品加工实验室的升级改造,持续提高研究所科技研发水平和能力。
聚焦绿色提锂新工艺、固废资源二次利用等清洁生产解决方案,锻造新的增长引擎;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
到2030年,力争实质性引进2~3名院士作为科研方向责任专家,形成不少于10名高端人才、不少于150名技术骨干的相关技术领域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建成关键战略性金属选冶材一体化科研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实验室关键金属资源、关键金属提取与纯化、关键金属材料与靶材、特色关键金属产品、金属循环与材料再生等5个优势特色关键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持续支持;力争获省部级科技奖3~5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实现突破;拓展中试试验基地,力争实验室成为资源材料领域国家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立足自治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具备国内领先的新疆实验室,努力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