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技术交流中心”)成立于1992年,原属中央242家转制科研院所之一,2000年转制为科技服务型企业,2020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领导下的,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信息咨询、科技成果评价、低碳环保服务、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专业化机构;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全生命周期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办公室依托单位,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中心、技术转移机构。
一、不断提升“三服务”能力,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
技术交流中心在有色协会领导下,在全面贯彻落实“三服务”工作宗旨过程中,发挥好行业协会独特的资源优势,在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行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汇集行业科技信息资源,紧密联系行业专家,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建言献策;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立足科技服务,推进行业发展;为广大有色金属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服务。多年来,通过不断提升“三服务”能力,促进了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发展。
(一)立足行业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十三五”期间,在基础材料技术提升、固废资源化战略性矿产资源和政府间合作等专项中,技术交流中心组织有色企业、院所、高校申报项目,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36项。“十四五”开始后,技术交流中心积极组织“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立项推荐等过程管理工作。
技术交流中心是行业科技成果评价办公室的依托单位,是行业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公室的依托单位,工作中不断加强与有色金属行业相关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促进优秀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先后为近千家有色金属企业提供成果评价、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通过为行业企业服务,技术交流中心的工作推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为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助推绿色制造产业生态的形成,更好地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依托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经有色协会批准成立的“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全生命周期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以全生命周期与绿色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为重要基础,为有色行业开展咨询评价工作,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先后完成多个企业的绿色评价服务工作,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中心完成了30余家绿色工厂评价,10余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的认定。
2023年为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牵头,组织技术交流中心和行业院所企业等17家单位组成联合体,共同承担“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024年经协会批准依托技术交流中心成立有色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办公室,主要负责开展有色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开展有色金属产品碳足迹核算、生命周期评价服务、EPD/CFP评价,中国有色金属行业EPD平台目前已发布关于氧化铝、炭素、铝锭、阴极铜、铅锭、锌锭产品的PCR。也公开征集了铅锭、(汽车用)铝合金板材、钨精矿、仲钨酸、光伏用钨丝、镍矿、硫酸镍和电解镍产品种类规则(PCR)。
为营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行业生态,技术交流中心积极开展新业务,一是为有色企业提供综合环保诊断服务。二是为企业ESG体系构建和信息披露开展服务工作,形成企业开展ESG报告服务能力,完成多家上市公司ESG报告编制工作。
(三)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行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技术交流中心创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www.yskj.cn、www.cnitdc.com),立足于提供有色金属科技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有色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协会科技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已建有具有行业权威性的成果库包含4000余项科技成果、有色行业专家和人才库30000余人,以及由3000多家有色行业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行业机构库、研究行业科技大数据系统,建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成果评价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成果登记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行业科技成果大数据分析系统”“行业生命周期评价(LCA)综合业务平台”“有色行业EPD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为协会科技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承办精品科技会议、促进科技信息交流
技术交流中心是行业科技工作重要会议、会展的承办单位之一,为促进行业交流,先后成功承办了2020年至2024年“铝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与协会科技部密切配合,连续承办三十余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科研设计院所长和高校校长座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议,历次会议会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及行业各界的支持,提升了社会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客观认知,创造了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扩大了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擦亮了协会的牌子。
(五)重视产业孵化,促进战略合作
技术交流中心依靠首都科技引领的区域优势,在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集中优势行业资源,打造科技项目孵化基地,先后引进多种类型科技、贸易型企业,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和对大兴区发展起到了双重推动作用。同时,技术交流中心长期保持对行业趋势和先进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先后与多个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取得较好效益。
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发展
(一)推进行业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建设EPD平台下的基于LCA方法学的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EPD平台办公室定期向社会发布。
进一步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原有信息化系统和科技资源,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智慧,建设集行业科技成果评价、登记、奖励推荐,行业技术供应和需求对接的大数据系统。
(二)加强行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持续产生,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下,推动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行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三)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机制,建设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提升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经纪代理、新材料、ESG、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四)深化党建引领
多年来,技术交流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协会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行业协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