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
日期:2025-03-03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瑞林)在行业协会和各股东单位的支持下,聚焦打造国内一流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和国际一流有色技术服务公司的目标定位,扎实推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国际化经营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业绩。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公司位列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国际工程设计企业225榜单第125位,较2022年度上升17位。首次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位列第207位。位列中勘协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工程项目管理营业额第32位,境外工程项目管理营业额第28位,境外工程总承包营业额第28位,同比上一年前移11位。

一、2023年中国瑞林发展概况

(一)合同签约维持高位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实现新签销售合同额为25.1亿元,其中设计咨询类合同额10.07亿元,工程总承包及供货类合同额10.93亿元,装备、自动化集成与智能化合同额4.1亿元,合同结构不断优化,总量维持高位。

  矿山板块成功签订了津巴布韦Kamativi多金属锂矿、俄罗斯巴依姆铜矿设备采购技术服务、印度尼西亚DAIRI铅锌矿AH矿段、刚果()Comide铜钴矿等项目;冶金板块开发了广西南国铜业三期、印度Adani KCL阳极泥PMR整体供货、中色印尼Amman铜冶炼闪速熔炼炉、闪速吹炼炉供货等项目;化工板块开发了中金岭南山东新鲁方硫酸总承包、云铜集团西南铜搬迁硫酸转化及污酸系统总承包等项目;加工板块签订了江铜集团高精铜板带、江钨高端硬质合金及高性能数控涂层刀片等项目;环保板块签订了贵州星河柔性填埋场二期总承包、易门铜业刚性填埋场总承包等项目;城市建设板块成功开发了前海八单元市政道路、山东龙口科创中心总承包、南昌西部物流产业园等项目;装备集成及智能化板块签订了墨西哥渣选通信及控制系统供货、刚果()Kamoa铜冶炼控制系统供货、白银有色废酸处理、浙江聚泰镍电积机组等项目。

(二)生产安全平稳有序

  过去的一年,公司新立项项目数近600个,在运行项目数近1500个,施工图总量创近10年来的新高。公司加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江铜银珠山铅锌矿总承包项目选厂已完成无负荷联动试车,井下巷道成功运用TBM掘进方式优化缩短工期,洛钼TFMKFM铜钴矿项目陆续竣工,宁德时代奉新选厂两系列成功投产。“3A”项目有序推进,刚果()Kamoa项目详细设计完成,全面进入现场施工服务和工程管理阶段,印尼Amman和印度Adani项目的详细设计正在收尾,将转入施工服务阶段。阿根廷Mariana盐湖提锂项目施工图完成,江铜烟台国兴铜冶炼项目顺利点火投产,青海夏日哈木镍钴选矿系统总承包项目全面完工。洛钼TFM制酸总承包项目中区、东区分别进入竣工验收及试生产阶段,万安工业园污水EPC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南昌市人民医院、南昌市公安局红谷滩分局等项目设计顺利完成,宁德奉新时代采矿场完成生产性勘探。同时,在AdaniKamoaAmman铜冶炼等大型项目中全面采用全专业协同三维正向设计,设计质量控制成效显著,进一步提升了专业三维设计能力。全年安全生产实现了无伤亡事故、无火灾事故、无环境污染事件及无职业病发生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三)内控管理持续改进

  对NIMS系统进行了持续优化,规范了运营流程,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策划率显著提升,完善了EPC总承包系统功能模块,实现了项目运行数据与NIMS2.0系统数据互通。进一步加强了财务控制节点向业务环节的前移,树立了财务导向的对账机制,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新增了超付风险预警履约保函台账功能,强化了项目财务风险的管控,并实现了设计业务的收入成本证据、总承包业务的进销存及建安成本工作量等与财务数据的双向穿透。完成收入大表、采购大表、成本大表、质保金台账、外币报表折算、应收账款账龄表的线上运行。制定《预算管理办法》《远期结售汇业务管理规定》,修订《财务审批权限管理办法》《费用报销管理规定》,提高了境外出差补助标准等。

     2023年全面推进了上市各项工作,完成上交所问询意见回复并通过审核。实施了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及后续实施的保障措施。完善了全资子公司的现代化法人治理架构,发布《控股子公司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及权限划分总则表》,修编《内部控制手册》等。持续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及内控缺陷整改,并重点进行了客户供应商梳理规范专项审计,加强了关联交易管理。

(四)信息系统不断优化

  紧紧围绕内控管理要求,结合营销、生产、管理的实际业务需求,研发与优化了专项数字化应用模块,进一步深化功能集成,简化操作流程。实施了OA协同办公平台新版本上线,更新升级了电子签章、预算工时、项目考评等功能。初步搭建了瑞林智能管控大数据中心,通过整合、组织和分析数据,提升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财务与人力资源等业务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开展了以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完成了虚拟化云平台软硬件升级扩容,VPN更新换代,客户端准入管控,开展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加固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五)科技创新取得进步

  全年获专利授权5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国际专利3项,申请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科技类和工程类项目获奖59项,其中一等奖11项,科技成果获奖5项,发明专利防污染立体复合防渗屏障系统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复杂难处理铜钴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铜冶炼物质流协同优化与智能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工程类设计咨询获奖52项,其中一等奖8项,中铝东南铜业铜冶炼项目、刚果()Sicomines铜钴矿二期工程和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获行业工程设计一等奖。成功揭榜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揭榜挂帅关键技术类项目3项,主编的国家标准《铜及再生铜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顺利通过专家审查,行业标准《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稳定化后土壤再利用技术标准》正式发布。多喷枪顶吹炉自动提升喷枪成套装置研发与应用研发成果在烟台国兴18万吨铜冶炼EPC项目中成功转化。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组织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的试点工作,91乙工程设计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压力管道设计资质延续并成功换证。

(六)人才队伍结构改善

  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组织编制了十四五人力资源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推动管理机制调整系列制度的执行,开展了市政板块组织架构及岗位配置调整工作。持续改进人才招聘工作,充分利用专项基金引进双一流院校应届毕业生,建立新的招聘信息化系统,启用了较为严格的招聘条件和筛选体系,985211毕业生入职数量同比增加10%以上。策划举办了系列管理和技术培训及内部分享式培训,持续推进中高层管理人员接替计划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全年新增赣鄱俊才支持计划”1人,有色金属学会杰出工程师计划”2人,正高级工程师30人,国家各类注册师107名。

二、2023年科技工作情况

(一)开展科技创新方面的专项调研,修订科技创新的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关于管理机制调整的工作方案,以目前科研创新体系下,建立怎样的科研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力?为题在公司层面进行了专项调研,根据调研结论,修订并发布了《科技项目管理规定》(N-JZ-002)、《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N-JZ-003)、《科技成果奖励办法》(N-JZ-008),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的修订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也进一步增大了对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提高了员工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持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公司研发的高效低碳固态铜料精炼(NGL)工艺和成套装备技术成功入选工信部原材料工业2023二十大先进适用低碳技术成果,并于61日在工信部组织的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峰论坛会议期间进行成果展示。该技术还入选了2023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2023年成功申报获批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江西省揭榜挂帅项目3项、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中国工程院委托研发项目1项、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托研发项目1项。2023年新增企业横向委托研发项目4项,完成企业横向研发项目4项。2023年新增公司自选科技项目4项,完成公司自选科技项目3项。2023年新增业务建设项目5项。

  由中国瑞林牵头完成的复杂难处理铜钴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和参与完成的铜冶炼物质流协同优化与智能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难处理铜钴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成果在复杂难处理硫氧混合铜钴矿选冶联合高效提取铜钴金属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装备及系统集成方面具有重大创新,首创了硫氧混合铜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新工艺及专用装备和控制系统,项目成果经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一致评价为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技术成果在非洲十余家铜钴矿山成功开展了产业化应用,是对公司努力实现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工程公司战略目标的有力推动,对全球铜钴矿高效利用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刚果(金)复杂铜钴矿体群绿色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获二等奖。

 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行业优秀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成果奖52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

 公司凭借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审核,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称号。装备公司通过了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审核,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

 持续开展专利知识培训工作,发布专利知识网络培训课程,持续开展专利检索和分析工作,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强技术交底材料的审核强度,不断提高专利文件撰写质量。2023年申请受理专利93项,获授权专利59项,其中中国专利56项(发明专利10项),日本、欧专局、美国国家发明各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

积极参与标准规范编制,新增主编标准1项,新增参编标准2项。国家标准《铜及再生铜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送审稿)》审查会,顺利通过专家审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动创新意识不强,内部资源整合不足,部门间协同与信息共享不够,外部力量联合欠缺,缺少在核心工艺、装备及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布局策划。

三、十五五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工作展望

(一)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比社会预期要更快,已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以BIM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必须主动适应发展趋势,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打破常规的决心,挑战未知的勇气,拥抱行业数字化变革浪潮。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立足行业实际,完善标准、强化应用,加快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契机和挑战,围绕资源可视、产线无人、生产全过程一体化智能控制、经营全流程一体化协同等,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制订一批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突破一批工业软件、智能设备等关键技术,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企业开发和运营决策中,实现企业的安全、高效、绿色和智能化生产,全方位提升行业发展效能。

(二)开发绿色低碳技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加大攻关力度,推进一批示范作用强、耗能强度大、落地见效快的项目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如铝电解高温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铜铅锌冶炼中低位余热利用技术、大型竖罐双蓄热镁冶炼技术、铝冶炼和钛冶炼颠覆性技术等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进有色金属冶炼智能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探索节能降碳和固废资源化的协同生产模式,推动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

  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评价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绿色服务保障,构建完整贯通的绿色供应链,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加快制订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产品限额和低碳评价等标准,推动有色金属产业低碳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四、对行业科技和协会工作的建议

   建议组织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开办国家科技奖项目申报培训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