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北京科技大学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整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坚持“优化布局、协调并进”,厚植学科发展基础。四个一流学科成绩斐然;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前1‰;10个学科位列QS世界排名前500;20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名单,冶金工程连续六年世界第一。坚持“服务国家、支撑发展”,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清单,加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牵头建设1个、共建4个国家级平台。新增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在先进半导体、航空材料、科技考古、生物育种等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2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我们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豪迈进军。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事业发展
2023年,学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兄弟高校、行业企业、政府事业单位调研,修订实施科技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5项政策,通过“减、增、放、联”,进一步落实科管领域“放管服”、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升高质量专利转化运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激发澎湃创新动能。谋划布局、统筹优势科研力量,与外部优势单位合作申建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撑学科发展。牵头获批/共建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达到20个。自上而下主动出击,强化对行业进步的技术支撑。校领导主动带队走访行业龙头企业,发动二级单位深挖校友企业资源并主动走访。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经费跃升至13.5亿元,同比增长50%。主动承接任务,服务国家急需。牵头获批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另有5人成为项目负责人(非牵头单位);5人获批青年项目,创历史新高。国自然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获批数再次突破200项,连续2年再次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青年项目资助率创历史新高。切实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14家专精特新企业签订协议,搭建47个校企平台,获得科研平台建设经费3.6亿元,其中与有色金属相关的平台9个。新增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1880项,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项,重大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开展科技奖励全链条、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1项,其中北京市科技一等奖获奖数全市第2、冶金科技奖获奖数全国第1;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14项,一等奖获奖数(9项)排名全国第2,创历史新高。
2023年,学校科研项目合同额26亿元,同比增长15.6%,;到账经费20.7亿元,同比增长21.1%;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有色金属领域国家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267项,合同额2.8亿元。
二、科研体制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科研评价体系需要转变
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往往过于依赖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改革后可能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但如何制定和实施这些标准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需要优化
如何有效激励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科研人员,是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晋升和奖励机制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科研环境。
(三)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
虽然改革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包括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等。
三、“十五五”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工作展望
有色金属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的科技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绿色生产技术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有色金属行业将加大对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包括低能耗、低排放的冶炼和加工技术,以及废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技术。
(二)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将成为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新材料研发
有色金属行业将加大对新材料的研发力度,特别是高性能合金、轻量化材料和功能性材料,以满足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的需求。
(四)数字化转型
行业将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
(五)循环经济
有色金属行业将更加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四、对行业科技和协会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协会应继续强化行业自律,制定和实施行业标准、业务规范或工作指引,以反映行业发展的需求、市场发展规律和主管部门的要求。
(二)推动数字化转型
有色金属行业应积极响应《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的指导,通过建立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智能化工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等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协会应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升固体废物利用效率,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发展。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协会应继续组织科技大会,推动行业科技发展,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和突破。
五、北京科技大学有色金属领域待转化科技成果
1.高导热低膨胀低密度硅铝电子封装复合材料
2.高耐磨变形铝合金的流变挤压成形技术
3.高强高硬降解速率可控的镁合金
4.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铝加工智能集控技术
5.高性能钛合金的注射成形技术
6.基于钛废残料制备高性能钛合金坯技术
7.增材制造用低成本钛粉的制备新技术
8.稀土成矿物理化学机制及找矿勘查指标
9.Cu-Cr-X接触线材料
10.Cu-Cr-Zr接触线等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短流程制造工艺
11.Cu-Mg-In接触线材料
12.贯通地线
13.铜包铝复合汇流排
14.铜合金包覆碳纤维复合接触线
15.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废料中有价组分的综合回收
16.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装备
17.复杂锂矿、铷矿多元素协同提取新工艺
18.高砷锑金精矿矿浆电解新工艺
19.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
20.铜钢复合冷却壁的制作与应用
21.铝电解槽综合测量仪
22.铅富氧闪速熔炼技术
23.废弃稀土永磁材料常温免烧免消磁高值利用技术
24.铝合金凝固过程中晶粒、孔洞缺陷的多尺度预测技术
25.铝板在线织构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