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会现场
3月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郑州组织专家召开了由郑州大学、云南国钛、轻冶股份联合开发的“镁电解槽在线连续生产分流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柴立元院士,贾明星教授、杨斌教授、许伟春研究员等5位专家组成。会议推举何季麟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柴立元院士任副组长。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组对项目技术研究的背景及取得的技术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评价认为:
1、该项目基于多极镁电解技术和连续运行工艺原理,研究开发了成套镁电解槽不停电分流、连续运行技术和装备,实现了镁电解槽在直流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停止和启动,完全满足镁电解槽连续生产运行需求;解决了镁电解高电压、大电流有载分流短路难题,技术创新程度高。
2、研发的镁电解槽在线连续生产分流装备,在电流强度110kA条件下,分流装备通流时间达到6h以上;分流装备不同步时间<20ms;分流回路闭合后,电解槽电压小于0.5V;成套装备回路全电流运行周期内,导电系统温度维持在100℃以下。技术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折合吨镁节电900kWh。节能降碳效果显著。
3、该技术实现了镁电解在非事故条件下的不停电生产。对电解镁工业的节能、增产、环保、安全以及减少对电解镁、电力系统的设备危害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镁电解工业节能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原创性强、集成度高、应用效果好,解决了镁电解系列连续运行“卡脖子”技术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金属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我国是金属镁生产第一大国,目前电解法炼镁占全国金属镁产量的20%以上,尤其在联合生产金属钛工艺中,电解镁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多年以我国电解镁技术主要依赖引进技术为主,在相关技术领域研发明显不能满足钛、镁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电解镁工艺技术研发的空间很大,技术需求强烈。与会院士专家热切希望郑州大学梁学民教授团队再接再厉,融合我国在铝电解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势,深耕镁电解技术研发,进一步在镁电解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为钛镁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组组长何季麟院士发言
中船重工七二五所许伟春研究员发言